5月4日下午🙉,多元文化與比較文學研究中心舉辦了第二次學術沙龍活動👨🏼🦰。彭青龍教授👆🏿🕵🏽♂️、左曉嵐副教授分別就他們的研究成果與師生進行分享。外院意昂多名教師及博士🧏🏻、碩士研究生參加了此次沙龍活動😐。
彭青龍教授首先作了題為“記憶及其文學表征👩🏽:《紅高粱》與《“凱利幫”真史》比較研究”的主題講座。他在講座中深入闡釋了對彼得·凱裏的《“凱利幫”真史》與莫言的《紅高粱》中記憶主題的跨文化比較研究,從記憶書寫的原因、記憶呈現方式和兩位作家寫作的異同點等方面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和比較。研究從作品主人公的個人經歷和形象塑造入手,進而擴展到文化記憶和官方敘事等層面,比較“個人記憶”與“官方記憶”、民間文化與“宏大敘事”等記憶的各種相面在兩部作品中的不同展現及其作用。彭教授在研究中提出,作者筆下極富文化內涵的“個人記憶”在彰顯“記取”與“忘卻”之間擁有著顛覆權威官方歷史的力量。
而後🧘♂️,左曉嵐副教授以“安東尼·特羅洛普在中國”為題與大家分享了她所從事的研究。此項研究側重於文學作品歷時的跨文化接受。研究從1850年中國境內的《北華先驅報》開始💁♀️,細致梳理了中國自清末以來各個歷史階段對英國作家特羅洛普的不同介譯與評價,並以特羅洛普在西方文學評論界的起伏為平行參照,分析中國各階段評價的立場及其緣由,進而從分析者的角度做出了中肯的評價🖲。
參加本次沙龍的師生反響熱烈🧍♂️,就跨文化比較研究的理論和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展開了積極討論。沙龍活動為大家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良好機會🙆🏼🦹。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意昂体育 -【注册福利】全站活动,超值福利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