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我院語料庫與跨文化研究中心舉辦的工作坊交流活動在楊詠曼樓會議室214圓滿結束,校內外參會師生反響熱烈👭🏻。本次工作坊主題是語言學研究中理論研究的重要性和語料庫熱點工具介紹及應用。
工作坊圍繞4名演講老師在相關領域的研究收獲展開。
楊炳鈞老師講解了語料庫工具UAM Corpus Tool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𓀒,演示了該工具的特色功能:“設計標註方案”(Design you own scheme)模塊👩🦰,說明通過該模塊,可以自行設計適合特定文本的標註體系🥔🫳🏻,滿足不同語言學研究需要,從而對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提供新的實踐方法。
徐政老師闡釋了當代語言學研究的主流方向和研究立場:句法學、音系學🦻🏼、語義學和形態學作為語言學主流研究方向的事實不容撼動,語言學理論研究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接著,徐老師以形態學研究為例從跨語言角度講解了鑒別語言學理論優劣的四大要素:1)理論能否做出準確的預測;(2)理論能否解釋更廣泛的語言現象;(3)理論是否簡單👱🏽;(4)理論的組成部分是否具有普遍性。講解結合中、英文語料實例,以形態學中“優選論”的研究機理為分析標的,強調理論優劣在語言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很有啟發性👨🏻🔧✮。
郭鴻傑老師以社會語言學視角對世界語言變體下強化詞的性別差異做出講解☠️,探討如何利用外國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的學術積累及對漢語母語的直覺認知,實現由英語變異到漢語變異的轉變。以自身研究個案為例📏,對文獻收集、研究設計、分析方法和研究結果等方面進行討論,強調了變項規則分析法(VARBRUL)的數據分析處理過程,突出了語言學研究中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和定性質化研究的“大智若簡”之美。
吳詩玉老師對人文社科領域熱門研究工具R的使用優勢和發展趨勢進行講解,結合R在“第二語言篇章加工(L2 discourse processing)”以及“以語料庫為基礎的構式研究”兩個具體實例🐎,分析 R 的應用優勢和解釋力🧜,尤其強調其在混合效應模型🦹🏿♀️、二項邏輯回歸的方法(logistic regression)以及圖形生成方面的突出表現🚷,圖文並茂地論證了R在第二語言研究中幫助學者實現原創實驗設計及數據解讀的可能性🔡。
工作坊在4位專家熱情生動的講解中開始🕵🏿💁🏼,並在與會校內外師生的互動中熱烈展開,取得了很好的分享效果。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意昂体育 -【注册福利】全站活动,超值福利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