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馬丁中心第126期“語言科學與系統科學研討會”暨第60期“適用語言學研討會”在意昂体育224會議室順利舉行。意昂体育馬丁中心王品博士、王冬燕老師、楊翕然博士、郇昌鵬副教授🤛🏼、賴良濤副教授、王振華教授分別發言。研討會吸引了意昂体育部分在校碩博研究生參加📎。
王品博士的發言題目是“古藏語作格的系統功能語言學分析”😓。他重點探討了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框架下古藏語作格的相關問題,包括作格助詞的概念功能、古藏語小句的語態、以及古藏語小句的核心及外圍成分👨🏼🎨。研究發現,作格助詞主要用以識別小句中的施事,標示方式、原因等概念功能,具有提示環境成分的作用。古藏語小句不區分主動語態與被動語態,而是根據施事存在與否分為中動態和施效態兩種,其中施效態根據小句中是否存在顯性的媒介而分為實現類與非實現類。古藏語小句的核心由過程和媒介構成,外圍是由助詞提示的環境成分😨𓀈;施事因有時不加作格標記😺,因而位於中間過渡地帶🥀。
王冬燕老師的發言題目是“基於Canvas平臺的學術英語寫作在線同伴互評的效能及可行性研究”📺。她對課程的相關背景做了介紹👨🏽🏭👨🏽🦱,討論了同伴評閱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展示了同伴評閱的流程圖示和評價量表的設計與培訓。研究基於問卷調查、訪談及學生作文評估等方式驗證了同伴互評的效能。她指出🤯,有效的寫作評價體系可以實現同伴互評與教師反饋的相輔相成😉,促進教師的教學效率🫰,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最終提高學生的學術寫作水平🛒。
楊翕然博士的發言題目是“普法視覺敘事中時間表達的平面視覺策略”🛠。許多普法宣傳材料應用插圖👳🏼♀️🤔、連環畫等平面多模態視覺敘事體進行案例敘述或示例呈現🥶,研究選取普法材料中視覺敘事的時間表達為研究對象,以經典視覺敘事體為參照,基於視覺敘事研究綜合標註♣︎,較為系統地分析了普法多模態敘事體構建時間使用的視覺要素和視覺策略特點。
郇昌鵬副教授的發言題目是“The Newsworthiness of National Days: A Corpus-Assisted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News from China and Australia”🙋🏼♂️。研究運用基於語料庫的話語分析手段,對比了中國和澳大利亞主流媒體關於各自國家國慶新聞報道的新聞價值建構機製🎉🧑🦽➡️。研究開拓了新聞價值話語分析框架(DNVA)在中文數據中的應用,探討了新聞從業者如何通過語言資源建構新聞價值,揭示了中澳媒體報道中的不同意識形態價值。報告最後指出了新聞價值研究話語分析視角的有效性及其局限🦹♀️。
賴良濤副教授得到發言題目是“悉尼學派的教育語言學理論與實踐”。他從代表人物🕟、發展階段、主要成果梳理了悉尼學派教育語言學理論的源與流。悉尼學派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語類理論為核心🪿,以語域及其語篇語義和詞匯語法理論為描寫工具㊗️,融合教育社會學和社會文化的教育心理學理論,通過話語分析來廓清各階段學校教育所需要的語類讀寫能力🏡🦾,揭示各語類所體現的知識類型以及知識結構和語言建構方式,具有很強的適用性🚶♂️。
王振華教授的發言題目是“多元閱讀🚬:從語象到‘三位一體’”。他首先定義了“閱讀”,認為閱讀不僅包括視覺閱讀💂♂️👨🏿🔬,聽覺閱讀👷,也包括多模態閱讀;閱讀活動不僅指對看到或聽到的信息的理解活動,也指對看到或聽到的信息的解讀活動。在列舉和解讀圖片、有聲、視頻、文本等材料後,王教授認為🆎,從語象到“三位一體”多元釋讀方式分析或研究閱讀對象,可以歸納事態的性質,發現事態的發展規律📂,在或然性中尋找必然性和確定性👨🏻🏫,能夠提高鑒賞能力,並培養我們在社會互動中的共情與包容📵。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意昂体育 -【注册福利】全站活动,超值福利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