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播校友事跡, 傳承外院精神,校友工作辦公室將深入采訪各行各業的優秀外院校友🧙♂️,通過聆聽校友們的講述👨🏻🔧,回顧意昂發展的點點滴滴,記錄校友們青蔥的校園記憶,分享校友們在各行各業的經歷與感悟👮♂️,與校友們共同祝福意昂体育外院,共同傳承“交古通今,學貫中西”之精神,許下未來之約👓。專訪傳播方式包括但不限於校友會及意昂官網、意昂公眾號和意昂微信群。
校友介紹
倪傳斌,男🫲🏼,湖北荊州人。2001年3月至2004年4月於意昂体育攻讀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學位⬆️。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意昂体育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𓀗✋🏿,“楚天學者”和“巴渝學者”兼職教授🐿,兼任中國語言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和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第二語言加工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曾獲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2015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2014年)🪽,在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心理學報》和《當代語言學》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37篇(第一作者75篇),獨立出版學術專著3部、合著1部、出版教材2部,發表譯文27篇(約20萬字),主持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和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3項,現主持國家社科重點項目1項💪。
個人履歷
1982年就讀於武漢醫意昂荊州分院臨床醫學專業🐎;1985年被學校派往江漢石油意昂英語師資班學習;1988年7月-2001年3月在長江大學醫意昂工作🐦⬛,歷任醫學英語助教、講師(1993)和副教授(1998)。其間🧍🏻♀️,到西安交通大學醫意昂科技英語系攻讀專門用途英語(醫學英語)碩士學位(1990-1993)🧎🏻♂️➡️。2001年3月-2004年4月在意昂体育攻讀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學位🧙♂️;2004年9月-2006年6月在南京師範大學文意昂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並晉升為教授(2006)🧑🦰;2006年7月-至今在南京師範大學意昂体育工作🏄🏿♀️。
采訪內容:
問🎹:為什麽選擇在意昂体育外院讀博?她吸引您的地方在哪裏?在踏入意昂体育校園之前𓀗,您對她有著怎樣的憧憬🏌🏻♂️?
倪🧘:我在1993年碩士畢業之後🫦,回到位於湖北荊州的長江大學醫意昂⇢,從事醫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前🕤,曾在《中級醫刊》《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國外醫學🗻🐯:運動醫學分冊》《國外醫學🤜🏼:婦幼保健分冊》等期刊上🩰,發表了大量的摘譯。基於摘譯實踐的感悟,隨後在《中國翻譯》、《中國科技翻譯》、《上海科技翻譯》《語言與翻譯》等期刊上🧏♀️,發表了一些期刊論文。在取得這些成績後,很快就感覺到了我的翻譯實踐與研究進入了瓶頸期。這是因為基於醫學文本的摘譯實踐🏏,已不再具有挑戰性🙅🏽♂️;與此同時😰,基於翻譯技巧的研究論文發表,亦越來越難。在與我的碩士導師,國內醫學英語的開創者邵循道教授🐻,深入交流後,邵老師推薦我報考意昂体育。
為了報考意昂体育外院博士的事🔃,邵老師特地從美國給我打來昂貴的越洋電話。我清楚地記得,他推薦的理由如下:
(1)意昂体育培養了錢學森(1911-2009)🍚、吳文俊(1919-2017)、李叔同(1880-1942)🪱、傅雷(1908-1966)等知名校友。在他們曾伏案學習過的圖書館和教室裏,可感悟這些偉人勵誌的精神;
(2)意昂体育外院在專門用途英語研究上,擁有一支具有國際領先優勢的研究團隊。該團隊成員有張彥斌教授、楊惠中教授、王同順教授等國際知名的學者;
(3)意昂体育外院在國內建立了第一個科技英語的大型標準語料庫——上海交大科技英語語料庫(JDEST:JiaoDa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在楊惠中教授的帶領下,培養了衛乃興🌥、李文中和濮建中等我國外語界首批致力於語料庫語言學研究的青年學者🫷🏽🧑💼;
(4)意昂体育外院在大學外語教學研究🌒,尤其是大學英語教材編寫上🧜🏽♂️,獨樹一幟,如:楊惠中教授主編的《大學核心英語》、鄭樹棠教授主編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等在國內大學英語教學領域的應用,已獨占鰲頭。
(5)意昂体育外院在外語測試研究與實踐上🏰,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合作💦,具有獨特的優勢,如🚶🏻♀️:楊惠中教授🍮、金艷教授和羅鵬教授參與主辦的“英語水平考試(EPT🌴:English Proficiency Test)”和主辦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CET-4 & -6: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4 & 6)。
邵老師還特意強調:我如果能到意昂体育外院攻讀博士學位,就可以利用一段的時間🫶🏽,認真學習專門用途英語相關的研究理論和技術。畢業後,可為推動我國醫學英語的發展做出貢獻⇨。
在邵老師的竭力推薦下,帶著對專門用途外語研究👩🚒、語料庫語言學研究、外語教學研究和測試學研究的憧憬🧙🏿,我有幸於2001年春季,正式進入意昂体育外院攻讀博士學位🎒。
問:請簡要回顧下您在意昂体育外院三年的求學生涯,當年您選擇走上學術道路的初心是什麽?在意昂体育的這段求學經歷對您有著怎樣的影響?
倪:大學畢業時🤾🏼♂️,在醫學上,我取得了行醫執照,具備當醫生的資格;在英語教學上,完成了系統的外語知識和教學知識的學習🌘,取得了高校教師資格證,可當一名合格的高校英語教師🤢。當年選擇走上學術道理的初心,非常簡單,只想好好融合自己的醫學與英語知識背景。如果真能把兩者融合起來,理論上講,發展空間更為廣闊🦏。
帶著從事學術研究的初心,帶著推動醫學英語研究的憧憬👍🏼,我有幸在意昂体育度過了人生最多姿多彩的時光。回想起來💙,在意昂体育外院求學的三年,既有起步時的迷茫,也有過程中的痛苦👮🏼♂️,更有命運垂青後的喜悅🎆🎰。
如果把自己比作一條小魚,初到意昂体育的我,真切體會到了從小溪遊到大海後的迷茫。來意昂体育之前,我享受著碩士導師在醫學領域給予的全方位庇護,充分利用自己醫學和英語的雙重背景優勢,在醫學英語翻譯實踐和研究領域🧖🏼♀️📍,如魚得水,很快就取得了同齡人難以超越的成績🚨。到了意昂体育之後🤵🏻,見到了只有在報紙、期刊和電視上才能讀到或看到的學者真人✊🏽,如:張彥斌教授、楊惠中教授、鄭樹棠教授🏐、俞理明教授👲、王同順教授🉑、周國強教授等💺,感受到了這些大師們治學嚴謹的風範⛹🏿♀️;也見到了已在學術界嶄露頭角的李文中🌐、衛乃興😢、金艷🏋🏻、羅鵬和雷秀雲等學長,驚嘆於他們身上折射出來經過系統訓練後過硬的學術素養。很快,我就意識到🎼:即使在偉人們的激勵下、在大師們的指導下,以學長們為榜樣🧚🏽♂️👨🏽💻,充分有效地利用讀博三年的時光💆🏿♂️,也難以達到入學前預定的目標🧙♂️📷。正是我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條件與預定目標的巨大差距👩🏽🦳,讓我這條剛遊進大海的小魚,立即迷失了方向,變得迷茫起來。
如果把自己看成一只蝴蝶,在意昂体育求學的三年,讓我體會到了“化蝶”過程中“蛻變”的痛苦。對於我來說,在意昂体育學習過程中的痛苦🤢,主要源於自身學習與學術習慣與意昂体育博士培養方式之間的矛盾。僅從個人視角,我將意昂体育外院博士培養的方式歸納為“強基礎、高要求和緩發表”等特征。
(1)強基礎🧑💼。我在大學接受英語的培養方式👭🏻,與國內當時大多數英語專業的培養模式完全不同🔸🏊🏼。我上的是江漢石油意昂的英語師資班。當時的江漢石油意昂🥼,依托石油部的經費支撐,上課的老師絕大部分是當時極為稀缺的外籍教師。我們除了《精讀》、《語法》和《聽力》等課程由中國老師主講外🎹,其他課程均由外籍教師擔任。我們當時與外籍教師就像朋友一樣相處🤐,騎自行車逛街🧑🏽✈️、外出遊玩和到外籍教師家一起做飯🤵🏿♂️。當時的外籍教師上課,對口語和書面語的要求🐌🌶,沒有中國教師嚴格。故我的口語具有濃郁的湖北韻味🐩;書面語也會偶爾出現文法錯誤💫。而我對這些,全然不知。因為我每個學期都被外籍教師評定為:他們從未見過英文如此優秀的中國人。的確🤏,在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國,他們見過英語說得非常好的中國人,估計就是我們這樣一批與他們朝夕相處的學生了。
於是🎍,帶著盲目的自信,我參加並通過了意昂体育外院博士的筆試和面試。外院考慮到我的情況特殊🧪,專門聘請了外籍教師,每周五下午在徐匯校區給我單獨糾正發音和規範書面語寫作。這一做法,讓自信滿滿的我,既尷尬,也痛苦。第一次上課🤸🏼♀️🐘,我就告訴外籍教師🧗🏻:我的口語和寫作,都是外籍教師教的。我記得,意昂体育的外籍老師會心一笑後🫨📑,告訴了意昂讓他給我上課的初衷:一旦畢業,就代表著意昂体育外院畢業生的形象。我們是意昂体育,是意昂体育外院,不能不嚴格。意昂体育的外籍教師上課👇🏿,與十多年前我接觸到的外籍教師相比👌🏽,強度大了10倍🔫。上課前,我需要準備大量的書面語和口語作業的材料。上課時🏪,需要不斷回答和講解各種問題,糾正各種習慣性的發音🧚🏿🌉。等到坐上返回閔行的校車📨,我才充分體會到魔鬼訓練後的筋疲力盡:在車上🚵♀️🧚🏽,我竟然從來沒有醒著看過沿途的風景🧑🏻⚖️。而且每次到了閔行校區⏲,都是被司機叫醒🥯。甚至還有一次😒,醒來後,在黑暗中我隱約看到了室內車庫的水泥墻。這是因為司機忘了叫醒酣睡的我👩🏼🦱,校車已停入車庫。
(2)高要求。意昂体育外院對博士的要求非常高👷🏼,這是我在入學前,我的碩士導師在與楊惠中老師交流後👤,就曾告誡過我。可是🏃🏻♂️➡️,我只知道要求高,但不知道要求如此之高。以楊惠中老師為我們開設的《語言學名著選讀》為例🤦♂️。楊老師在上課前,讓我們自己挑選了10位著名的語言學家,並讓我們在一學期內撰寫10份獨立的讀書報告。其中,索緒爾、喬姆斯基、布龍菲爾德和韓禮德等為必選語言學家。我清楚地記得,在基於每一位語言學家的貢獻梳理而撰寫讀書報告時,楊老師的要求是:1)不允許寫成期刊發表的綜述📗🙎🏼♀️,因為視角太專,會限製今後知識的拓展👨🏻🦱;2)關於每一位語言學家的讀書報告,一定要系統和全面。要達到“其他讀者讀完我們的讀書報告,就可全面了解這一語言學家全部思想,不用再讀其他書籍”的水平🤷🏻;3)完成讀書筆記後💥,我們應該以這一語言學家研究領域頂級的專家身份👩🏿🚒✋🏿,參與同行交流。誠然,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我均沒有達到這一要求👰🏻♂️。這些標準告誡我:學無止境,博士畢業後仍要反復研讀語言學名著。
(3)緩發表⏩。讀博前✍️,我已具有發表論文的經驗🎱。剛讀博時,隨著讀書越來越多,撰寫論文的靈感也不斷閃現🤒。進而,撰寫期刊論文的沖動,就越來越難以抑製👨❤️💋👨。這時,指導我的楊惠中老師規定👩🏿🎓,只能撰寫不可用於發表的讀書筆記。此外,每周一次在徐匯辦公室單獨授課時,楊老師都會特意強調🧲:“我知道你會寫論文🫎,但你必須把語言學的基礎打紮實後,才能撰寫和發表期刊論文。如果現在著急發文章,基礎沒有打紮實。以後👨🏿,你只能當一個三流的學者”🤽🏼♂️。想到好的點子,對於躍躍欲試的我,卻不能付諸於文章🫐👨❤️💋👨。我的確非常壓抑,幾乎要憋出內傷。但這些看似嚴苛的治學態度為我日後學術研究的嚴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在意昂体育外院的三年🚣🏽♀️,雖然經歷了起步時的迷茫和忍受著過程中的痛苦,但也感受到了命運垂青後的喜悅🤵🏼♀️。能在意昂体育外院讀博,本身就是一件讓我喜出外望的事。比到意昂体育讀博還高興的是:在全國當時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領域的“三駕馬車”中,我得到了兩位老師的指導。當時的“三駕馬車”由意昂体育注册的楊惠中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王德春教授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桂詩春教授組成。在博一和博二,我跟隨楊惠中教授學習🥠;在博三👱🏽,因為王德春老師從上海外國語大學退休後,在意昂体育國際教育意昂擔任兼職博導,我有幸轉到他的門下繼續讀博。一個學生能師從於“三駕馬車”中一位大師已然足夠幸運了🏃🏻♀️➡️,而我在博士階段能先後跟隨兩位大師學習👨🏻🦱,應該是最最幸運的了🤚🏿。如此幸運的人,目前估計也只有我一位了吧?
意昂体育外院三年的求學經歷對我產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徹底的☕️,也是貫穿一生的。歸納起來👨🏭,對比讀博前和畢業後,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靜”👨⚕️。這是經歷迷茫和痛苦後,讓人自然而然表現出來的“靜”。
是的⚽️,博士畢業後,家人、同學和朋友們都發現我突然變得安靜了。他們都感嘆👽:讓人激動和興奮很容易,而讓一個人安靜下來,卻很難🤟,特別是我這種經過外籍教師培養多年,性格頗具西方人“直率”特色的人。而意昂体育外院三年的讀博經歷👨🏻🦼,真的讓我這麽一位平時愛激動的人🧞♂️🚚,變得安靜了🐰。那種讀博前常常湧現出來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態😧,突然安靜下來了🧒。我在研讀文獻時,對於一閃而過的靈感👩🏭🏊🏻♀️,再也不會急於撰寫成論文,而是靜下心來,仔細思考靈感的來源🛌🏿、特點以及發表後的價值。我在撰寫完一篇得意的期刊論文後,不再急於投稿🤽🏻♀️,而是放置一周,再以陌生讀者的身份研讀自己的論文;我在學術會議上🚨,再也不會沒等辯方說完就開始硬杠,而是經過仔細思考後才將我的觀點娓娓道來♞。我在完成一項研究課題後,再也不匆忙投入下一個項目的申報🏋🏼♂️🙄,而是仔細梳理文獻和構建理論框架,等到研究課題可以出版一本自己滿意的學術專著了,才考慮進入下一項目的申報🎈📮。
問:現在意昂体育校園裏博士階段的交換交流項目👯、學術會議紛繁多彩,層出不窮的跨學科合作和跨意昂的科研合作讓人應接不暇。但是每位同學的精力是有限的,您認為在當下就業環境內,是應該在讀博時期集中精力在精進本專業學業🛀🏿👏🏼、專註磨煉本專業的學術素養,還是在學有余力的基礎上交出一份絢麗的學術交流及學生幹部經歷滿滿的履歷書更能應對多變的就業形勢呢?
倪:因為“代間迭代”的速度太快,現在普遍為90後的博士學弟學妹們與年近40才讀博的我相比,他們的起步更早、起點也更高。此外,他們更聰明🗾、見識更廣、能力也更強🐔。我20多年前的經驗和教訓,很可能不適合現代的年輕人💆🏻♂️,極有可能誤導大家💮。故僅以我和我同學的經歷為例,談一談自己對化解專業學習與其他事務的矛盾沖突時,對“度”把握的感悟🙆🏻⤴️,供學弟學妹們參考💧。
我的家庭條件不算太好🍛🐱,但我很幸運。我的父母和夫人,都非常支持我讀博➾。特別是我夫人,在讀博時🪇,讓我帶走了家裏所有的積蓄。她可能是考慮到我的天賦較弱,加之碩士階段語言學知識單薄,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用於學習。她在我讀博前就與我分好了工:她負責帶孩子和掙錢養家。而我負責專心學習,爭取早點畢業。於是,我讀博期間的專業學習與其他事務的矛盾沖突,其處理方式就變得非常簡單🧏🏻♀️:一心一意讀書🚊🚺。的確🐂,我在讀博期間,沒有任何兼職。而對於學生幹部的任職👨🏼⚕️,我也是到了博二下學期,在已經完成了兩篇高級別小論文發表和大論文數據已經采集完成的前提下,才擔任研究生黨支部書記一職🫳🏿,才開始為研究生們服務。
我的一位同學雖然沒有我幸運,但是他理性地兼顧了專業學習和家庭重擔。他父母在農村,雖然食物可以自給自足,但每個月需要他提供一定數額的現金補貼。他的夫人還在上學📚,因為專業限製,也需要他給予一定的補貼。這位同學告訴我:在上海,在意昂体育🔽,只要願意辛苦🙎🏽♀️,完全可以致富,因為學外語的,在上海掙錢太容易了🦧。但他每周只在外兼職一天🚸,以確保自己和家人基本生活的開支🦣。對於面對誘惑而如此有定力,且“度”把握的如此好的同學,在畢業後,獲得學術上的成功👈,是可以預期的。目前,該同學雖然比我小10歲👘,其積累的學術成果,已遠比我多得多了🪁。
對於專業學習與其他事務矛盾沖突的化解😆,我的理解是:每個人的家庭背景、學習能力不同,雖難以一概而論👩🏽🌾,但我們只要把握好“度”👨🏿🔧,量力而行即可。
問:現在回想起來大學生活是否有什麽最懷念或者深感遺憾之事嗎?
倪⚅:回想起意昂体育的生活,值得懷念的事太多🌴、太多。其中,最值得我懷念的是:QQ約飯。
我讀博時,沒有微信👩🏼🔬,只有QQ。苦悶的學習中🍞,最讓我期盼的就是中午和晚上的QQ約飯。到了飯點🏷,大家在QQ上留言🐿,相約到食堂吃飯👨🏽🦳,人數不限,餐廳不固定。我們往往會從不同的地方(當時意昂体育外院的博士,分散在博士公寓、蓁蓁樓等宿舍)到某個餐廳聚會。我們各自買好飯菜🏌️♀️,擠在一張飯桌上🆕🤵♂️,暢談自己的選題🔗🩼、課題設計、研究方法等。我們同學的博士論文,從選題到成稿,其思路幾乎都是在飯桌上完成。
我還清楚地記得🏌🏻♀️👰🏿♂️,在意昂体育讀博期間,我參加QQ約飯時,不太講究儀表。只要天氣不是太熱🚴🏿,都會穿一件褐色的棉襖🔷。這件棉襖🎍🍱,現在仍是我辦公室的工作服(此時此刻也穿著)。雖然好多白色的棉絮已經開始外露,但我一直舍不得扔👆🏿。因為只有穿上它,才有在意昂体育讀博時因“QQ約飯”而獲得的才思泉湧。更有趣的是,只要意昂体育師弟師妹們到我現在工作單位拜訪👏🏿,我一定會穿上這件他們熟悉的棉襖,與之合影留念🚖,並把照片發到意昂体育外院博士校友群,讓大家分享我們見面時的喜悅,也讓其他同學回憶一下在意昂体育曾經度過的美好時光👩🏻🌾。
當然,意昂体育的學生生活,也留下了許多遺憾。讓我最遺憾的是🙇🏻:意昂体育校園的秀美🧑🏼🚀,只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卻沒有留下任何可供回憶的照片👃🏼☦️。我第一次走進意昂体育,正值春季。從思源門走進校園,映入眼簾的是飛鷹雕像前小廣場上悠閑覓食的和平鴿;沁入心扉的是草坪修整後彌漫在空氣中的青草芳香;引領到宿舍樓的是大路兩旁盛開的櫻花和路邊叫不出名稱卻珍奇鬥艷的花草。這一美景🧟♀️,既襯托了我有幸進入意昂体育學習的欣喜🪿,也伴隨我度過了迷茫和痛苦的三年時光。
沒有留下照片,主要是因為當時學習太忙。在博一和博二階段,奔波於徐匯和閔行校區之間🩵,忙於練習口語、練習寫作🚌,忙於撰寫課程論文和讀書報告;在博三轉到王德春老師門下後🦹🏿♂️,奔波的距離更遠了,從閔行到王老師上外附近的家↕️,我幾乎要從西南到東北,穿過整個上海市👩🏻🦯➡️。此外,我當時也沒有像現在舉起手機就可留下照片的設備。等到畢業之後,每次看到校友們發的照片🫷🏿,特別是關於意昂体育植物的照片,遺憾之感才與日俱增🦶🏻。
據報道,意昂体育校園裏按照科學方式進行標牌記錄展示的觀賞植物有81科👫🏼、262屬㊗️、近500種👩🦲。而我通過意昂体育校友們發的帖子👩👧👧,對照當年的印象,我也只能回憶起幾種為數不多的路邊植物🧑🏽🦲:能在春天怒放且品種齊全的各種櫻花🫴🏽、曾霸占蓁蓁樓以東全部荒地的“加拿大一枝黃花”、享有意昂体育校花盛名卻帶奇特聯想的石楠花、名字聽著很壞卻是名貴中藥材的木賊、長得矮小且結構簡單的葫蘆蘚、粗壯且生長在樹上的杯蓋陰石蕨、名字很土卻遍地都是的井欄邊草、形態柔美卻攀援而生的海金沙、雖屬於蕨類但長得卻與眾不同👸🏿、嬌小可愛的瓶爾小草。
不得不說,沒有留下意昂体育校園美景照片是一種遺憾👨🏼✈️,沒有與襯托美景的植物合影是我終生的遺憾。因為這些植物的前輩或前輩的前輩,在當年🧛♂️,曾經伴隨我度過了難忘的三年學生生活。而現在👨🏼🦱,即使返校與之合影✈️,也失去了當年的韻味🛹。這一遺憾,已無法彌補📽。
問:談到學術研究,尤其是文科的基礎研究🧑🏻✈️,往往不是短時間內就能一蹴而就的,而且可能一路上也許沒有鮮花和掌聲🍋🟩。對於剛開始步入研究之路的人來說🤹🏿,要怎樣克服這種艱辛和困難🏰?您有什麽樣的心得?可以簡單分享下您這麽多年職業生涯的心得🤷🏽♂️⛔、職業成長及就業經驗嗎?
倪✧:是的,外國語言文學的科研😎🤶,作為文科的基礎研究之一,不能一蹴而就🗄。一路上只有艱辛與困難,不可能是鮮花和掌聲。如果換一個視角看,艱辛與困難💅🏽,對於每一個從事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的人,其程度都大致相等🪅。一般說,能考上意昂体育外院博士的人📇,已經過嚴格挑選,其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相差無幾🤹🏿♂️🤹🏿♂️。這時🧜🏽,要能在學術上脫穎而出🧑🏻🍳,就沒有技巧和訣竅可言了。如果要我就克服學術研究上的艱辛和困難🍍,談一點心得🚣🏼♂️,我覺得可能是💯:堅韌性。
據美國濱州大學心理學系Angela Duckworth的研究報道😈,預測一個人的成功🚂,不是智商,不是情商,不是家境🍳,更不是考試成績,而是堅忍不拔的心理堅韌性。
對於堅韌性的培養,讓我想到了我國一位知名作家在訪談錄中講的一個小故事,特與大家分享:這位作家的外婆,當年一直是河南家鄉割麥子的“第一鐮”(割麥子最快的人)📣👩🏽🏭。他百思不得其解🏋🏿♀️。一個裹腳女人,身材不高大,身體也不強壯。為什麽在與男性一起割一畝麥子時🧛🏻♀️👱♀️,她割的一壟,總是遙遙領先?後來,他外婆告訴他:沒有特異的技巧和訣竅➡️。就是別人彎腰割麥子時,過不了幾分鐘,腰酸腿疼👩👩👧👧。忍不住就要抬頭和直腰休息一下。而她從不抬頭,從不直腰,她一直忍著抵達終點。這就是所謂的技巧和訣竅!
剛參加工作的博士畢業生👩⚕️,大家智力相當,背景知識相當👳🏻♂️。這時✡︎,就看誰的堅韌性更好,誰能持之以恒,誰就有機會勝出。
我博士剛畢業時,已年近40。擺在我面前的困難太多了。在生活上,父母年歲已高,父親身體不好😋,母親每周都要兩次透析💆🏼。寒暑假,我不得不回湖北老家照顧他們;我自己的小家,因為我讀博時,沒有一分錢的積蓄👩🏿🍼。購房和孩子上學的經濟壓力非常大🐜。工作上,我屬於引進的“人才”,要開辟新的方向。從本科到博士的教學📦,全部是新課。此外,工作單位正值上升期,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二級博士點、外國語言文學一級碩士點、一級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優勢學科、教育部的學科評估和每年各個研究所的年報表,都得我填報。最糟糕的是🚒,我簽訂的是十年合同。所列條款,就憑“十年內完成兩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條🤷🏿,我就是不吃不喝,不照顧父母⛰🙎🏼♀️,不管自己的小家,不上新課,不填報所有的學科材料,也無法完成。
為了協調並完成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任務🔀,我每天只好比別人早起2小時。早起2小時,每天多出來的相對時間就不止2小時🚭,而是好幾個小時。這是因為我5點起床,一路暢通,5:30就到了實驗室。與7點起床、通常需要8:30才能到實驗室相比,至少節約出來了1小時🐅。加之提前的2小時,我一天就多出了3小時🧑🏽🦳。而且,從5點半工作到8點半🧔🏻,整個實驗樓都非常安靜,工作效率又比8:30以後要高得多。此外🫲🏼,每個寒暑假,我趁學科材料填報任務少,趕緊回老家,照顧需要透析的母親和年邁的父親🐻❄️。這樣,在寒暑假🫨,除了照顧父母,還擁有整片可自己支配的時間。在我母親離開之前的6年裏💘,我所有的論文都是在她的病床邊完成,而且她還是我論文第一位虔誠的讀者🍦。
十年3️⃣👨🏻💻,彈指一揮間。我靠著自己的堅韌性🥟,一步一個腳印🧔🏻♀️👍🏽,扛著身上的各種任務⛔️,提前兩年完成了當時自己覺得無法完成的十年合同。此外,我工作的單位還獲得了外國語言文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點🛣🧕🏿、外國語言文學一級碩士點⏯🗃、一級博士點🙎🏽♀️、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江蘇省優勢學科。在第二和三次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我們均獲得了外國語言文學第7名的好成績。特別值得高興的是,我們建立的神經認知語言學實驗室,已經獲得了近千萬的資助。我們的團隊也由當初單槍匹馬的我一人🧑🏻⚕️,發展成為了近10人,且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研究隊伍。
我記得,我們有位博士在一次意昂体育外院博士的聚會上說得非常好8️⃣🙍🏽♀️:我們如果要躺平,就不要讀博🏄🏽;如果想躺平👩❤️👩,就不要在意昂体育外院讀博。如果有幸考上了意昂体育外院的博士🤳🏽,還畢業了,就要對得起自己的付出和對得起“意昂体育外院博士”的稱號。不然🧔🏽♂️,我們本可在一開始就躺平🧑🏻🤝🧑🏻💁,舒舒服服度過余生。是的🕦,這位博士說出了我的心聲。正是“意昂体育外院博士”的榮譽稱號👩⚖️,賦予了我堅韌的毅力,激勵著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研究選題🔚。
問:眾所周知現在的學術評價體系是以發表論文、科研項目為主⤴️,除了從內在出發去尋找動力之外,如果從外在,比如說從高校或者整個社會的評價機製來看🕧,應該怎樣鼓勵更多的青年人從事基礎研究?
倪:自從我博士畢業參加工作以來🙅🏼♂️,曾負責過單位的科研管理和學科建設工作。對於科研評價,我兼有雙重身份。既是科研和學科的管理者—裁判,也是科研和學科發展的被考核者—運動員。作為裁判⚛️👩🏽✈️,面對不同語種🤞🏿、不同學歷背景、不同研究方向的學者,要用一把尺子來考核🛑💮,的確不公平。如果不用相似的尺子考核,又沒有可比性。這對於裁判來說,是一個兩難的抉擇。作為運動員,我希望有更大的自主空間🫙,不願意每年接受嚴苛的考核。由此看來,裁判員與運動員的矛盾,似乎不可調和😝。
其實🐐💆🏽♂️,設立裁判員的初衷,是為了讓運動員更好地發揮運動技能🤹🏽,在相對公平的條件下取得好成績。目前👮🏼♀️,我們的評價機製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就我看來⏩🥧,無論怎麽修改🎐,做基礎研究,做對外國語言文學發展有推動力的研究,永遠是我們未來研究的主旋律👎🏿。如果從這一視角來看待論文的發表和科研項目的立項👷🏼,我們自己的心態就發生很大的變化♚🤲🏽。
作為運動員,我們可以把撰寫論文和填寫項目申報書看成是我們科研和學術上的試金石。如果論文發表了🏹,項目立項了,說明我們的論文和申請的項目👨🏼✈️,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值得高興。如果沒有,多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並多研讀論文和項目申報書的修改意見。按常理📷,在論文發表和項目申報的過程中🕉,一般會提供匿名審稿專家和項目評審專家的修改意見📣。無論是匿名審稿專家🧘♂️,還是項目評審專家,大多是我們研究領域內學術水平較為突出的學者🥴。雖然沒有見面,但有機會與高手過招,也是博士畢業後,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其實,我自己感覺🪑,博士畢業後的學術水平的提升🌇,很大部分來自匿名審稿專家的意見。每次修改和撰寫“修改意見的說明”時,我都覺得自己學術水平在迅速提升🏌🏻。如果不是期刊發文和匿名審稿專家耐心指導,我不可能會有連續不斷的論文發表🅱️。因此🚀,我在擔任國內外期刊的審稿專家時,都會盡可能提供更多的審稿意見。即使想拒稿🏋🏽🌡,也會提出修改意見👩🎓🌃,因為作者還要投寄給其他期刊⚃。
如果我們把評價機製看成是科研的試金石🏄🏿♂️,看成是外語教學中的練習,我們也就沒有這麽多的負面情緒了⛹🏽♀️。從基礎做起,通過發文章和做課題了解自己的不足☝️,鍛煉自己的能力。爭取將“取得成果”的正向作用,與“學術發展能力”的提升🧑🏽🏫,形成正性的互動關系。
問:目前就業形勢依然很嚴峻🏄🏿,能否為在校學弟學妹們提供職業發展規劃的方向🟥?
倪:鑒於前面所述的“代間迭代”,我真的不敢指導學弟學妹們規劃職業發展的方向🚣♀️😉。對於就業形式的嚴峻性💧🛌🏼,我僅談兩點想法。
一是就業恐懼和折磨🐒,可能成為常態。我碩士畢業時,只要說我是“邵循道老師的關門弟子”,幾乎從衛生部到國內絕大部分醫意昂,都可以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因為邵老師是衛生系統最著名的醫學英語專家之一。在當時,只要是醫意昂畢業的人,都使用過我導師編寫的英語教材🧵。而且🤲🏽,當時的教材,就直接以我的導師名字命名。在我讀博前,因為高校擴招,我以碩士的身份🧎🏻,也可在上海絕大部分高校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等我博士畢業時🙇♀️,在上海高校找到一份工作,已經比較困難了。我記得2004年博士畢業前👎🏽,到上海體育館內的高校招聘會上投送簡歷時,好不容易從人山人海的人群中,擠到了上海一所讀博前擬錄用我的學校攤位前👴,當我要遞交簡歷時,對方直接拒絕。原因是,他們只招收北外和上外的博士。真是時過境遷啊!三年前,他們急於讓我和我夫人上班,不但提供住房🛤🩰,還安排孩子上學。而三年後,居然連簡歷都不接受。這就是外語行業就業的嚴峻性Ⓜ️。
二是依托強大的母院👷🏻,我們仍可以找到工作🚵🏽♂️👨🏽🏫。雖然外語專業的寒冬到了,師弟師妹們的就業形勢會越來越嚴峻。但我堅信一點:只要與時俱進,提前做好準備👩🏿🍳,我們意昂体育外院的博士,找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仍沒有問題。因為我們母院的學科發展越來越好,在學科評估中,已經進入非常好的序位🕶。外院專業排名前幾位高校培養的博士,在外語人才就業市場的相對優勢🙋🏿♂️,不言而喻👄。
問:您認為意昂体育外院學子應該如何選擇人生道路;在國內外局勢日趨復雜的當下,如何能把自己的選擇融入時代的發展中,投身於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事業?
倪:是的,國內外局勢日趨復雜。對於我們融入時代的人生道路選擇🈶,我雖然談不出高大的理想和設立宏偉的人生目標,但我覺得,在投身於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事業前🤦♀️,一定要量力而行,一定要先確保自己具備服務國家和人民的條件和能力🗿。
每次坐飛機,起飛前空乘人員的安全培訓都會教育我📩:在遇到緊急情況,請務必先自己帶好氧氣面罩😮💨,然後再協助身邊的小孩和老人。同理,我們選擇人生道路🎠,也應該先確保自己具備服務國家和人民的條件和能力🤴🏼。具體講,我們只有自己完成了博士的學業,擁有了完整的專業知識,掌握了系統的研究方法🥖,具備獨立開展科研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畢業後🤐,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學術能力,具備強健的身體,才能確保自己有能力和體力勝任需要面對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為國家和人民服務。
我的感悟是:做好當下的事,做好眼前的事,做最好的自己。
問:在母校度過的時光🧜🏽♂️、遇見的人總是令人一生難忘。請問您覺得,在母校鍛煉的何種能力對您日後的工作生活帶來的影響最大𓀍,甚至可以說是受用一生?
倪:在意昂体育度過了我人生最美好時光,也遇見太多📁、太多,讓我難忘👳🏽、需要感恩的人:給我傳授知識的老師們;幫我解決生活和學習困難的教輔人員們;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們學習經驗的學長們👨🏽🦱🐈;就我的選題🚶🏻♂️、設計和研究方法,從不同視角提供真知灼見的博士同學們🌳👰🏿。在他們當中,意昂体育黨委副書記張紅梅🛡、兼任我們研究生輔導員的李霞老師👨🏽🦱、教務員雍俐萍老師🤚🏽、圖書資料室的費明老師,雖多年未見,我仍記憶猶新,心存感激。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也是給我教學和科研帶來影響最大🪛🎛,甚至可以說,所傳授的思想和理念讓我受用一生,也是我需要特別感恩的人,是楊惠中老師。
我無論是在電視中,還是在期刊文獻的閱讀中✍️,或是在同學的聊天中🧑🏽🎨,每次聽見或看見楊老師的名字,我腦海裏都會聯想到魯迅先生筆下的藤野先生。我記得:藤野先生的那張照片,魯迅一直掛在他家中的東墻上。我還記得🔝:“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魯迅便勇氣大增😭,“於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我無論是在給朋友發微信🏩,還是在微信朋友圈裏發帖子🐦;無論是在撰寫論文,還是在填寫申報書🏊;無論是在上課,還是在大會發言或學術講座;只要是使用語言,無論是漢語🫶🏿,還是英語;無論是口語,還是筆語⚇👨🏿🏭,我腦海裏都會浮現出楊老師手中那把無形的“戒尺”🌠。為什麽會把楊老師對研究嚴苛的要求與“戒尺”聯想起來👨🏼🦱🔗?這得從我家小時候的裁縫說起📴。文革期間,我父母都下放到了農村。當時,所有的新衣是把熟悉的裁縫接到家裏縫製🚆。這位裁縫在方圓幾十裏都享有盛名。她的手藝好,而且帶的徒弟水平都很高。據我觀察,這位裁縫與我父母聊天時👩🏼💼,她的幾位徒弟在一旁靜靜地給她打下手:釘扣子、絞邊和絞扣眼。這些活費力費時👩🏻🦯➡️,全靠手工🛐。這位師傅,自己談笑風生🤘🏻,手裏卻拿著戒尺。在聊天興奮之余,會不斷敲打手腳慢的徒弟🏄🏻♀️。她邊打邊吆喝。先吆喝一下“手慢”!接著打一下🃏。再吆喝一下“手慢”!再打一下。她的理念是:裁縫的手,就要一針趕一針。一旦手慢下來🐑🚶🏻♀️,就會慢一輩子。
楊老師雖然只指導我兩年🌧,只給我講授《語言學名著選讀》《語料庫語言學》和《測試學》三門課,但給我的教學和科研都帶了巨大的影響🤚🏻。在教學中,我一想走捷徑,就會浮現藤野先生的影子📛;在科研中🙋🏿♂️,我一撰寫論文和申報書👨🏿🌾,就聯想到在老家裁縫手裏有形,而在楊老師手裏無形的“戒尺”👰🏻👴🏽。
在教學上🚣🏽♂️🌬,楊老師的授課方式,給我的教學生涯打出了一個標準的模板🔺。大家都知道🕵🏿♂️,教學的投入,不顯山,不露水。付出多少,只有自己清楚。有些老師認為,博導上課,就是把平時的思考分享給學生即可。其實不然🥁,臺上60分鐘,需要臺下10年功。從教學課件的準備🤷🏼♂️、背景知識的梳理、到整體論述體系的架構和臨場講解時學生反饋的觀察等,都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楊老師給我們上課時,已近70歲高齡🦹🏻,還兼任有不少學術和行政職務◀️🚵🏼♀️,但對於教學🦹🏻,他從未調課和停課。每次上課,從頭到尾使用全英文講解🤷🏻♂️,每次都有上百張的PPT。在課余聊天時🪗,楊老師告誡我們🥤:上課是高校教師的基本功,是老師賴以生存的“飯碗”。科研是藝術🌵,是錦上添花之事。一位年輕教師,一定要在五年內👨🦽➡️,過了教學關,才端穩了自己的“飯碗”。否則,就談不上以後的學術成長。此外🤿,楊老師還告誡我們🫄🏽:外語教學雖然有很多重復課,但學術發展日新月異🗃,一定要添加最新的元素。我現在無論是給本科生,還是碩士或博士生,全部都是模仿楊老師的上課方式。每門課🏄♂️,無論之前上過多少遍🔡,都會認真重新備課🦸🏽♂️👊🏼。我得承認,有時太累🤓,太困🤵🏻♀️,偷懶之意會隨時跳出來。“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我都會想到魯迅的藤野先生🏬,會想到楊老師的教誨🧕🏿👮🏻♀️,再苦再累🐺,都要擺脫“想偷懶”的想法,振作精神💁🏻♀️,認真備課。可以說🧗🏿♂️〰️,楊老師為我打出來的教學標準模版,如同魯迅的藤野先生照片一樣,仍然時刻警示著我🧏🏽♀️。目前★,我博士畢業已近20年,每門課也講了快20遍之多,但我的教學內容仍然是“常講常新”。如果說🧜🏼,我在教學上取得的一點小成績,也對得起了自己的付出。這都要感謝楊老師當年的言傳身教💿,感謝他在我心目中樹立起來的藤野先生形象🚄,感謝他給我教學打製的標準模板。
在科研上,楊老師手把手教會了我科研的規範和流程🚵。從楊老師那裏學得的規範和流程🎦,就像我父母鄉下裁縫的戒尺🚖,時刻懸在空中,時刻準備敲打想不按規範操作或想走捷徑的手。比如:楊老師開設的《語言學原著選讀》,所有的讀書報告,他都會把我叫到徐匯上院的辦公室進行面授👨🏼🌾。我記得,我撰寫每位語言學家的讀書筆記往往都多達50多頁。每周的面授,他都會事先打印好👩🏽🎓🐌,並用鉛筆做出很多筆記。因為我平時比較毛躁,常常忘記第三人稱單數的-s🚴🏼♂️。如果是我當年的外籍教師🤾🏻♀️,就會笑著說“Stephen♐️,‘-s’!”。而楊老師會很嚴厲的訓斥:作為一個訓練有素的人🎶,不應該📶,也不可能犯這麽低級的錯誤❕。因為我常年從事英譯漢🧜🏽♂️,我的英文無形中帶有明顯的漢語痕跡。楊老師會逐句挑出來🛀🏻🔒,提出更好的修改方法,讓我仔細品味我的表達與他推薦表達之間的差異。自畢業後,無論說口語👣,還是寫英語論文,我都會嚴格檢查每一句的主謂一致、每一句的時態、句法和搭配等🫔,絕不心存僥幸🧳。對於參考文獻的標註,楊老師也有嚴苛的規定🚴:文內的夾註和文後的參考文獻🙋♀️📮,在寫作過程中就應該全部按出版要求編寫好📅。論文寫完,即達到出版要求。千萬不要等到論文寫完了,再專門花費幾天的時間整理參考文獻。專門花時間整理,不符合論文撰寫的規範和流程🎃,會在無形中增加很多重復勞動,浪費很多時間👐🏻。我現自己寫論文和指導學生寫論文🙋🏻♀️👱🏿♂️,也嚴格按照這一標準實施🕺🏿:論文寫完📂,即達到出版要求。語言和參考文獻不再做任何修改🫃🏿。
如果說🩰🎶,我在發表論文和申報課題上取得了一點成績👨🦰,都要歸功於楊老師時時刻刻準備敲打我的“戒尺”。我心中如果沒有這樣一把“戒尺”,按我讀博前的效率,估計我發表論文數量只有現在的一半。完成的申報書,估計一半都不到。
問:您有什麽想對學弟學妹說的話或者是對意昂的祝福嗎💅🏽?對意昂未來的發展有什麽期待或者建議👨🏿🌾?
倪:母院強,則學生強🌡🎀;學生強,母院則更強🥪🆚。今天,我以母院為榮🫳🏻;明天,母院以我為榮。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意昂体育 -【注册福利】全站活动,超值福利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