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又見七月,又一次走進馬丁中心,又見到中心的各位老師、博士同學,還有去年一起參加過中心研修的幾位老師,這是一種能讓人情感瞬間穿越的熟悉和親密⚱️。然而這種熟悉隨即就轉為陌生——新的課程,新的研究方法和領域🧑🏻🦱,參加研修的同學更是坐滿了整整一間教室,讓我對這三天的研修添了一份未知。
為我們授課的是國際多模態大數據研究的專家、MMAV多模態軟件的創製人Kay O’Halloran教授。要將大數據環境與多模態分析的理論進行結合、學習MMAVideo和MMAImage軟件的操作方法並進行實際應用操作的分析練習,這又將是一次從陌生到熟悉的旅程🖕🏿。
研修第一天,O’Halloran教授先系統梳理了多模態分析理論和分析方法🍊,將我從理論上全副武裝🤯;講解中的生動實例又迅速調動了我對實際操作分析軟件的情緒👨👨👧👦,我和同學們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中午,我下載並激活了MMAVideo軟件,一時難以抑製的興奮,和很多同學一樣,都放棄了午休想第一時間嘗試一下這款傳說中的分析軟件🕺,但我們大都不得要領💬🏌🏻♂️,多數無功而返🏊🏼♀️📨。下午🐃,教授一上課就強調了要一步一步跟著她的演示進行操作,哪一步有問題就停在哪一步解決🚴♂️,不要有任何提前或延遲🧕🏽🧑🏻⚖️!這種要求對於一些平時操作各種軟件都很順手的我來說似乎有點太拘束了,難免會經驗主義作祟🅰️🛴,按自己的想象偷偷地多按一個按鍵,結果可想而知⇾,大都是錯了要重來。一次兩次下來,發現最適宜的做法還是按照教授的指示,一步步去做。每一次按下按鍵後教授都在耐心回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著實將每一個按鍵後出現的問題第一時間就地解決😾🧏♂️,一直要等到全體同學都沒有問題了,再按下一個按鍵🤹🏿♂️。這樣一直做到了成功導入分析對象和待用系統,然後就到了個人發揮的時段,我也做出了自己第一個使用軟件分析視頻的project⚗️。
後兩天的研修都是這樣邊講授理論邊結合實踐。教授展示了她和團隊的一些研究成果,其中的一些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分析結果的展示方式都大大拓展了我的研究視野🫱🏽。在講授內容上,教授還能照顧到我們的需求👰🏿♀️,隨時了解到我們希望了解的問題,增加講授內容。最難得的是,第三天下午🧲,教授比安排的上課時間來的還早,結束了新增的講解內容後🕤,專門留出時間讓我們都能有和她進一步探討的機會,而我很幸運地獨占教授近二十分鐘,向她展示了我的一些初步研究和成果✍🏼。教授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時加入她自己的一些理解和建議💆🏼♀️,對我沒有解釋清楚的地方和模糊的概念提問,幫我進一步理清分析方法和研究過程。我的一篇拙文是參考了O’Halloran教授的文章寫成的,現在能夠得到教授的單獨指點,這種機會恐怕也是極為難得了。這些不斷豐富的研究手段和不斷擴展的研究範圍和視角𓀇,都值得我在以後的學術研究中繼續探索實踐👨🏽🦳。
在兩天的分會場活動中,還有十位同學進行了小組發言🐒,中心王振華🤽🏽♂️、王品兩位老師進行了現場指導。同學們有分析視頻和圖像文本的,也有做理論和文字文本研究的,最突出的特點是能以多模態理論分析地區宣傳片和其他漢語文本的研究🍘,實實在在地響應了馬丁中心的“理論頂天🫄,適用立地”💁🏽。
從陌生到熟悉🤹🏼♀️,研修三天,時間因為充實而過的飛快。每天晚上回到房間休息時,我是有種白天使盡了洪荒之力的感覺。可是回想到午間與放棄午休的小夥伴們一起研習所學,想到中心王冬燕老師和吳啟敬博士為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提供的各種便利,想到挑戰自己的一個又一個未知領域,那是怎樣的一種興奮滿足,也只有親身體驗過才知道。又見七月♏️,再見七月🤾🏿♀️🧑🍳,每一年🦞,馬丁中心的研修研討活動都有不一樣的亮點吸引我,這裏是我的充電場和加油站🧜🏼,為我的學術路提供續航。明年七月,期待,相約,見!